搜索

搜索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20: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快速
发帖

客服
热线

021-50343443
7*8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顶部
开启左侧

[插件脚本] VRAY物理相机最基本常识

[复制链接]
有空 发表于 2015-8-12 11: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Film speed (ISO) 底片感光度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的简称)。
iso 感光值是传统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 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iso 100 、400 、1000 等,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 iso 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 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2.光圈 (aperture)
相机镜头内有一组重叠的金属镀,在暴光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光圈越大,那么胶片的暴光量就越大。用 f/数值(f-number )来表示。一般相机的光圈值有 f/1.4、f/2、f/2.8、f/4、f/5.6、f/8、f/11、 f/16、f/22,光圈值每向上或向下跳一格,暴光量也会相应的加倍或减半。
3.快门 (Shutter)
当然主要是指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上面已经提到了,有金属叶片的开放时间来决定。现在很多相机的快门速度都由相机自身的电脑片控制。在传统相机或一些半专业以上级的相机中,相机的快门速度仍需手动,主要包括以下,由慢而快,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 秒,在一些更专业的相机中,还有比这些更长或更短的快门速度设置。同样的,快门速度每向上或向下跳一格,暴光量加倍或减半。
4.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光圈开得越大,相对的暴光时间就需要越短(特殊条件下的情况不算) ,有很多种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得搭配可以得到相同得暴光值,但暴光效果却未必相同,因为还涉及到景深的问题,在后面再说。具有最大光圈的镜头被称为“快镜头” ,因为这种镜头可以搭配比较快的快门速度。
5.景深 (Depth-of-field )
有时候可以看到一些照片的主体和背景都很清晰,也看到过只有主体清晰,而周围失焦的照片。要产生这些效果,就要涉及到景深的问题。当选择比较快的暴光速度时,通常我们需要采用比较大的光圈,这时景深就会比较短,相片的清晰范围会比较小,有些景象可能就会比较模糊;而如果把快门速度调慢,那么光圈可以调小,这时也有可能会使画面中默写杂乱的你不要的部分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控制景深问题是摄影中的一个初步而又重要的技术。

概念
简单说,景深是相片景象的清晰范围。理论上说,只有处于对焦平面的物体才是清晰的,但由于肉眼的辨别率,所以一般情况下焦平面前后的一些物体也会表现的很清晰。
景深的相关因素
1.镜头的焦距
镜头的焦距不同,景深就会产生不同。长镜头可以产生比较短的景深效果,短镜头可以产生比较长的景深效果。
2.光圈
一般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3.镜头距离主体的距离
距离主体越近,那么景深就越短。反之亦然。

景深的范围
一般而言,如果使用不是很特殊的镜头,景深的范围可以包括对焦平面前方的 1/3 和后方的 2/3的部分。
6.焦距 (Focal Length)
由镜片的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焦距的长短,决定影像在底片上的大小。
长焦镜头又叫望远镜头,望远镜头拍出来的影像比短焦镜头更大。
短焦镜头又叫广角镜,广角镜因焦距非常短,所以投射到底片上的景物就变小了。事实上,各种镜头最大的差别是焦距不同。焦距基本上决定了影像的大小。
焦距大小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大,视角越小;焦距越小,视角越大。
短焦距称为广角镜,视角大,它的特性是强调近景,压缩远景,透视感很好,使用时对焦容易。
可将靠近镜头的景物夸张性放大,较远的景物则被压缩变小,善用时主题突出,背景完整。使用不良则会造成景物杂乱。
标准镜头因与人的视角接近,所以比较没有影像变形、扭曲的失真现象。因它的流通性大,所以相对的价格因产量多而便宜。它的另一个特色是光圈通常比较大。
望远镜头因焦距长,且大而笨重,加上视角较小,像差扩大,所以不易制造。品质优良的望远镜头,价格上难便宜。它的好处是拉长了摄影者与被摄景物的距离,适合于抢拍人物照片或野生动物,但前景、中景、远景黏合在一起,没有透视感,但影像结构很扎实,不易显的空空荡荡。
7.畸变 (distortion)
拍摄四方形的物体时,使周围拍成卷翘或膨鼓的现象。使用焦距长的镜头不易做到,但用广角镜头,则明显
8.镜头渐晕(vignetting of lens)
由于超出镜头的像圈,或因镜头遮光罩和皮腔的延长等,画面周围光量不足,呈现暗影。
若为负片,等于周围的密度降低。
9.白平衡(White balance)
通常我们每天遇到的光源都有投射的颜色,然而我们的大脑非常善于过滤掉这些。一个表面只要在光照下颜色模糊混合,我们的大脑便会认为它是白色的。甚至在强烈的颜色光照下,我们也有能力过滤颜色来了解信息。但胶片或图像传感器没有这种色彩过滤的能力,所以,我们人眼觉得色彩没有什么异常的白炽灯下的景物,在照片中会呈现昏黄色。
10.镜头
镜头是照相机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也可以说是相机的中心元件。我这里只讨论 35mm 的规格的相机的镜头。 相机的镜头由多组光学镜片组成。包括凹透镜和凸透镜。好的镜头需要有高解析力(指表现细节的能力)和好的反差(指表现明亮层次感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主体在画面上的大小可以由镜头来控制。当相机固定于一点时,我们所观察到的景象范围取决于镜头的焦距长短,当用 15mm 的超广角镜头将一大片风景收入眼底时,600mm的超望远镜头在这一点只能看到树上的一只老鹰。 我们平时可以买到的镜头由很多种,从鱼眼镜头,广角镜头,超望远镜头,微距镜头,变焦镜头等等,不过对于现在大多数普通的数码相机用户来说,由于镜头不可更换,而且由于价钱太昂贵,所以备一堆镜头的可能不大,大家作为基础了解了解吧。
对于长镜头和短镜头之间的主要差别,其实就在于视角的不同(也就是所能包括入画面的范围的不同)。例如 15mm 的超广角镜头的视角为 110 度,而 600mm 的超望远镜头的视角只有 4 度。另外28mm、50mm、105mm、200mm 的镜头的视角分别为 75 度、46 度、23 度、12 度。
标准镜头
在 35mm 规格的相机中,50mm 到 55mm 的镜头被成为标准镜头,它的视角在 45 度左右,和人一个眼睛的视角差不多。因此使用这种镜头所得到的效果会很自然舒适。
广角镜头
焦距不到 50mm 的镜头都可以成为广角镜头。而小于 20mm(包括 20mm)的镜头可以成为超广角镜头。短焦距的镜头可以得到比较广阔的画面,当你退无可退而又要得到更大范围的景色时,广角镜头会很有用。广角镜头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视角宽阔 可以得到比标准镜头更大范围的景色。28mm 的镜头的视角为 75 度,和人双眼的视角相当。而使用 15mm 的镜头视角可以增大到 110 度。
2.长景深 用广角镜拍摄时,可以让前景到背景都达到比较清晰的程度。
3.线条会出现扭曲 当用广角镜仰视或俯视拍摄时,照片中的线条会由近到远汇合。当镜头向上拍摄某建筑时,会产生建筑向后倒的感觉。
4.夸大的透视效果 关于透视的问题后面说。
5.画面边缘会被拉长 由于球性玻璃的特性所决定。
望远镜头
焦距大于 60mm 的镜头都可以称为望远镜头,最大的据说有 2000mm,呵呵,没见过。它具有以下特性:
1.视角窄 只能看倒一小部分的影象,所以可以排除一些你所不想要的东西,更突出主体。
2.浅景深 和广角镜头相反,望远镜头的景深比较短,如配合大光圈,背景的虚化会非常强烈。
3.压缩的透视效果 同样放在后面说。
4.放大影象 当你进无可进时,使用望远镜头可以使主体进一步放大。
变焦镜头
现在很多的数码相机都是变焦镜头,流行的是 3 倍到 12 倍不等(不算数码变焦)。变焦镜头使用便利迅速,但往往也有其缺点,普通的变焦镜头往往影象的素质会比较差,对一些很专业的人士来说不太适合,我的肉眼凡胎是不易辨别的。
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头,包括反射式镜头,增倍镜,鱼眼镜头,透视控制镜头等都不常用,不多说了,如果大家愿意我们后面讨论。但还说一种,就是微距镜头,因为现在数码相机上表现微距功能的相片非常流行。数码的微距功能往往是通过变焦镜头来实现的,但真正的微距镜头,要能够在很近的距离下对焦,并能形成至少 1/2 大的主体(0.5 倍的放大倍率),甚至更严格的说法是要求得到和主体相同大的影象(1 倍的放大倍率)才能算是微距镜头。
透视效果
最后说下透视效果。超望远镜头可以让人觉得景物变近了,而且远物之间的距离似乎很近。超广角镜头则相反。然而事实上,透视效果主要取决于相机和主体的距离,当镜头在一个相同的位置,使用 600mm 和使用 50mm 的镜头时,如果将照片的中间部分放大,会发现相同的透视效果。
前面曾提到广角镜头和望远镜头的透视问题。广角镜头可以产生夸大的透视效果,让画面中的物体变的比较疏远。离镜头近的物体变的比正常的要大,成为画面上最突出的地方,远的物体则被“往后推” ,变的比肉眼见的要小。反之望远镜头可以产生压缩的效果,让各个物体间产生比肉眼看到的更为贴近的感觉,产生密密麻麻的效果。

景深入门七讲
景深入门(1)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如果说有人确实对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于以重视的话,那么另一些人则仅是为了应付夜校课程而死记硬背,而许多人几乎完全忽视技术问题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东西。我得承认,在起初景深似乎像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当时关于”弥散圈”的讲稿颇能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后来,我终于体会到景深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创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实用价值。下面我将以完全实用的术语逐步介绍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个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1.jpg
*理解基本理论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选择“合适的”光圈光圈日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 f/数值表示)比如 f/16 或 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日径光圈(由较小的 f/数值表示),比如 f/2.8 或 f/4 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例如: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 6 张,第一张用 f/4 第 2 张用 f/5.6,以此类推直到用 f/22拍。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 8X1O 英寸照片。用 f/4 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 f/11 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准。用 f/16 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而目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 f/22 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景深入门(2)
用望远镜头拍摄的照片往往显得景深浅,导致有人认为这是长焦镜头固有的光学属性。实际上正如文中说明的那样、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图丽 AF400 毫米 f/5.6AT-X 镜头,用 f/5.6,柯达 Elite 1OO 胶片。)
2.jpg
*选择较长或较短的焦距
任何人使用 28 毫米和 300 毫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相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在任何己知的光圈挡住上,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焦距来拍。 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颇有点迷惑性。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光学事实。不信吗?那么就用一只 35 毫米镜头和一只 200 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用 10 倍放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核对那些花朵)几乎是相同的。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景深入门(3)
只有在用于相同拍摄距离和相同光圈时广角镜头才会比望远镜头产生更大的景深。然而由于表面景深的差别,使得焦距和拍摄距离的选择成为重要的创作考虑因素。(腾龙 AF2O-4O 毫米变焦镜头,f/16、加偏振镜,维尔维亚胶片。)
*在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
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一但只是当你的拍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不论使用什么镜头。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的。
例如:在与一座历史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来用 28 毫米镜头以 f/5.6 拍摄一幅其入日处的照片。仍在同一位置,但换用100—300 毫米变焦镜头,以 100 毫米、200 毫米和 300 毫米焦距再拍 3 张,都用 f/5.6。检验照片你就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
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吗?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这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
3.jpg
*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
如同我已提到的那样,景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 提示:拍摄特写照片,比如微距摄影,要记住景深将以英寸来计算。相机的放置要能使其胶片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一也许是一只黑脉金斑蝶的翅膀——平行。
你不必使用诸如 f/32 之类的细小光圈以使蝴蝶完全置于景深之内。使用较大的光圈就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将能减少因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而产生模糊影像的危险性。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多数镜头在用中挡光圈时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 例如:你使用一只最近调焦距离为 8 英尺的 3O0 毫米镜头,假设选用光圈 f/8。你在索诺拉沙漠中发现一株开花的仙人掌,并从车上抓拍了几张,此时仍嫌它太远,处在镜头标尺的无限远位置上。之后你就走上前去直到距离被提体 8 英尺时再进行第 2 次拍摄。 在第 1 次拍摄的照片上美景中的仙人掌相当清晰,起码可以辨认得出来;而在背景上的仙人掌看起来也都表现得很清晰。然而在近摄的照片上,只有你看中的那株仙人掌是清晰的。那些在背景上的仙人掌成为看不出轮廓的浅绿的色块,而前景中的仙人掌则被浅景深所虚化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仙人掌距离调焦点越远就显得越不清晰。
切记:当你靠近或远离被摄体时,另外两个因素——取景框中被摄体的大小和透视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 10O 英尺处的形体和线条的表现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要比在 8 英尺处时显得大不相同(此点可在取景器上看出来。)

景深入门(4)
*确定“正确的”焦点
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 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 2/3。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 1/3 处。 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是很重要的。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的—一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或就能把焦点锁住。 例如:当你处在赛车现场并看到停在附近的 3 辆高性能跑车:一辆黑色保时捷车位于前景,一辆红色宝马车处在其后,一辆白色莲花车处在背景中。这时,你发现一位名人靠在最近的一辆车上,他的蓝眼珠清晰可见。你必须马上做出决定:是把焦点放在接近中景的宝马车上以获得最大景深,使 3 辆车同时都清晰;还是仔细地把焦点调到前景的人身上,这样你就能把他的照片拍得毫发毕现以展示给你的朋友看?
当把现场中一个鲜明的目标作为主要被摄体时,通常你应把焦点调在最重要的地方:人物的眼睛,游艇船舷上的字母,或者洞穴壁上的宕画。尽管象在其他部分所谈到的那样你确实对景深保持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在此时景深却已成为次要问题了。

*选用超焦距调焦
有一个能够产生最大景深的特殊点——一把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它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授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当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例如:你用一只50 毫米镜头在一条马路中央拍摄时代广场。你想把整个地区都拍摄清晰,但又无法把光圈收缩到超过 f/11(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1/30 秒的慢速快门,这会使行驶中的汽车模糊)。使用超焦距的办法,你可以把焦点设在 30 英尺处,这样做就取代了会把焦点对在前景上的金发美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取景屏上,因为大部分影像似乎处在焦点之外而会显得不顺眼。你坚持拍下了这张照片,结果发现在印出的照片上从 15 英尺到无限远的所有景物都相当清晰,即都处在景深之内。

*少用无限远调焦
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它们可以为二雏的照片增添三雏的效果。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 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的—一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揭主体。

景深入门(5)
*预测景深
有些单镜头反光相机带有景深预测按钮,它把镜头光阑收缩到所选定的实际”工作”光圈上。这是目测景深所需要的,因为没有它的话,你永远是只能通过现代相机的最大光圈去观看景物。 按下景深预测钮,你就可以看到景物分别在 f/8、f/11 或 f/22 时的效果,能够一目了然地评估出哪一部分景物非常清晰、一般清晰或完全虚掉了。调焦屏自然会变暗,在最小光圈时几乎变黑,除非照明极完。你在决定这个控制系统“无用”之前,切记自己的眼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适应较暗的光线。 把光圈调到 f/4,然后到 f/5.6,等等,缓慢地移动到更小的光圈。这时由于取景屏逐次变暗,而你的眼睛为了改善弱光下的视力,瞳孔就会开得更大。即便如此,在乌云密布的日子,若用 f/22 拍摄,景深预测可能确实没有什么用处取景屏大暗以至于无法评估可接受的清晰区域。拍摄自然特写照片时,可以用手电筒照亮被摄体作为调焦辅助手段。在一般的惰况下,所用光圈起码不小于 f/11,这类预防措施就没有必要了。
但是要记住,任何景深目测都是一种估计而非科学技术。例如,在很小的取景屏上看起来清晰的前景在 16×20 英寸照片上就会显得很模糊。然而,特别是在高倍摄影中(用微距或望远镜头),景深预测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装置。尤其是当可接受的清晰范围非常浅短时,在若干挡光圈和调焦点上进行最深预测是很重要的,这种技巧有助于创作出技术上优秀的影像。
例如:当你在一个村庄为一位钉马掌的铁匠拍摄带环境的人像使用一只 80-200 毫米 f/2.8 变焦镜头调至 200 毫米一端来拍摄,你把光圈设在 f/8 以获得正确曝光,你迅速地拍摄以抓住锤子敲打钉子的瞬间。当你的照片洗回来后,背景上的绿色越野车的轮廓马上就能认出来,而一只部分模糊的棒球帽插进了前景。在你用 f/2.8 取景时,这两者都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在用 f/8 拍出的影像上,两者都成为严重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为避免这类失误,特别是用望远镜头拍摄时,就要使用最深预测系统。景深预测是有用的——除非是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唯有此时说景深用不着预测才是准确的。


景深入门(6)
*查看镜头景深表
说实话,有些摄影师承认目测景深遇到很大困难,另一些人则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一技术相当可靠或准确。如果你属于其中一类,那就学会辨认镜头上带有这种标志的景深表吧。在当前,许多人不学,而另一些人则发现在有些变焦镜头上景深表设计不当或很差:它们往往让人难以(或无法)判断任何已知焦距/光圈组合的景深。 如果你的镜头上带有合适的刻度,那么先调焦,再决定可能提供足够景深的光圈。现在看一下景深表上所选光圈的两个 f/数字,它们表示在最终影像上可接受的清晰距离(近与远)范围。如有必要,可以改变调焦的距离。为了增加景深,还可以把你可能需要用的那挡光圈再缩小一级。
例如:你躺在阳光明媚的科德角海滩,看看你的女儿在 10 英尺远处靠近海浪的地方正在堆沙堡。海面上有一只挂着五彩风帆的小船正沿着海岸线驶近。你对着沙堡调焦并把 50 毫米镜头的光圈设在 f/16 以取得充分的景深。此时景深表显示从 7 英尺到 21 英尺的所有景物都将表现得清晰。 遗憾的是,那只小船起码有 100 英尺远,所以它会有些模糊。不过没问题,你只要转动调焦环使景深刻度表中心左侧的“16”记号(表示 f/16)对准无限远符号就行了。现在再看一下右侧的“16”记号。你会看到它对在距离标尺上的 8 英尺处。将焦点调到 8 英尺处并把光圈缩小到 f/22 作为额外的保险措施。在最终的照片上,孩子将会非常清晰,而小船也应该相当清晰,除非使用了让动体模糊的慢速快门。 用你的手中相机进行这项练习,直到运用自如为止。那么,这项技巧对于任何带有适当标志以便精确控制景深的镜头来说,在任何场合下都是有用的。


景深入门(7)
在 4 X 6 英寸的照片上,由于景深大,两座建筑物显得都在焦点上;在 8 X 12 英寸的照片上,远处的建筑物显得不那么清晰,但仍然能接受;然而把照片放大到 16 X 2O 英寸时,画面缺少清晰度就变得非常明显了。(佳能 EF20-35 毫米变焦镜头,以 20 米一端拍摄,f/11,富士 Super G2OO 胶片。)
4.jpg
*考虑影响景深的其他因素
首先,景深取决于主观的判断。你可能把影像某种程度的模糊看成是“仍然清晰”的,而一位更挑剔的人则可能认为它是“模糊”的。 认真的微距摄影师应当知道在高倍放大的近摄作品上景深是均匀分布的。在调焦平面的前后景深大约是相等的。我们所能看得出来的清晰度还取决于幻灯片的投影距离,照片的尺寸和观察照片的距离。可接受的清晰范围随着照片制作得越大而减小。在 4×6 英寸扩印片上看起来处在焦点上的前景物体在放大到 16×20 英寸的照片上或者从靠近观看的 8×1O 英寸照片上就会显得模糊。
本文提到的所有距离都与使用 35 毫米摄影器材有关。使用大幅底片时其概念是相问的,但是在同样光圈和同一拍摄距离时景深实际上会减少。这是因为较大的画幅需要较长的焦距才能从相同的拍摄位置充满取景框。例如,35 毫米相机上的 105 毫米镜头相当于 120相机上的 200 毫米镜头或 4X5 相机的 36O 毫米镜头。在同一拍摄位置上,用以获得同样像幅的较长镜头就会产生较浅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用 4X5 相机拍的风光照片是使用 f/32 甚至 f/64 拍摄的一个原因。不过,座机的摆动与俯仰功能可以用来在较大光圈的情况下增加景深。这种性能可让胶片平面与被摄体保持平行,因为镜头可以离开光轴。有些 35 毫米相机具有透视校正和俯仰/摆动功能的镜头也能运用这种技术。在一些包括镜头说明书在内的公开发表的材料中,除了超焦距图表以外,你还可以找到完整的景深图表。这些材料能让摄影师在不同的调焦距离上,迅速地预先确定以任何光圈与特定焦距搭配时的景深。

*结论
当你把所有这些信息综台在一起时,就能明智地决定在任何具体情况下如何取得恰好是预期的景深。这一景深在一幅肖像中可能很小—一以便把分散观众注意力的杂乱的或次要的成分虚化。或者景深在一幅精典的风光作品中会很广泛——以保持前景的篱笆、中景的马群和远处的雪山都清晰。反复进行实验,做笔记,过后再对照拍出的照片,以确认你做的是对的。 然后,再看一些比较专业的技术书籍。要熟悉“最小弥散圈”、各种拍摄距离的透视差别以及其它“复杂的东西”。如果仅是为了一个原因:控制景深的能力可以把抓拍者与高级摄影师区别开来,那么,这些额外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光圈
光圈是数码相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部件,数码相机毕竟还是相机,再好的镜头如果没有好的光圈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这跟高级相机装上低级胶卷也不会照出好照片是一样的道理。
光圈通常位于镜头的中央,它是一个环形,可以控制圆孔的开口大小,控制曝光时光线的亮度。当需要大量的光线来进行曝光时,就将光圈的圆孔开大;若只需要少量光线曝光时,就将圆孔缩小、让少量的光线进入。
光圈由装设在镜头内的叶片控制,而叶片是可动的。光圈越大,镜头里 的叶片开放越大。所谓「最大光圈」,就是叶片毫无动作,让可通过镜 头的光源全部跑进来的全开光圈。反之光圈越小,叶片就收缩的越厉 害,最后可缩小到只剩小小的一个圆点。
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们人类眼睛的虹蟆,是用来控制拍摄时,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一般以f/5、F5 或 1:5 来标示。以实际而言,较小的f值表示较大的光圈。
光圈的计算单位我们称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级数(f-stop)。首先我们来谈谈光圈值。
标准的光圈值(f-number)的编号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其中,f/1 是进光量最大的光圈号数,光圈值的分母越大,进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镜头会用到的光圈号数为 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镜头,镜片的口径就越大,相对提高其制作成本跟难度。
级数是指相邻的两个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 f/8 跟 f/11 之间相差一级,f/2 跟 f/2.8 之间也相差了一级。依此类推,f/8 跟 f/16之间相差了两级,f/1.4 跟 f/4 之间就差了三级。
在职业摄影圈里,有时称级数为「档」或是「格」,例如 f/8 跟 f/11 之间相差了一档、或是 f/8 跟 f/16 之间就相差了两格。
在每一级(光圈号数)之间,后面号数的进光量都是前面号数的一半。例如说 f/5.6 的进光量只有 f/4 的一半,f/16 的进光量也只有 f/11 的一半,号数越后面,进光量越小,并且是以等比级数的方式来递减。
5.jpg
除了考虑进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还跟景深有关。景深是物体成像后,在相片(图档)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会越浅(清晰的范围较小)、光圈越小景深就会越长(清晰的范围较大)。
6.jpg
大光圈的镜头非常适合低光量的环境,因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环境下,撷取更多的现场光,让我们可以用较快速的快门来拍照,便保持拍摄时相机的稳定度。但是前面有提到大光圈的镜头不易制作,必须要花较多的花费才可以获得。好的数码相机会根据测光的结果等情况自动计算出光圈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快门速度越快光圈就越大,以保证有足够的光线通过,所以也比较适合拍高速运动的物体,比如行动中的汽车、落下的水滴等。光圈大比较容易使用较快的快门外。

用好白平衡
白平衡即 White Balance,这个概念来自数码相机的运用中。在数码摄影中,如果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否则就会出现偏色。我们知道: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颜色。人眼可以辨别各种颜色,而 DC 的 CCD 不具备这种功能;为了能让 DC 拍摄出的图像色彩与人眼所看到的基本一样,就需要“白平衡”来调整。白平衡能使 DC 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见的基本相同。
如果使用传统相机,我们只能用日光型或灯光型胶卷加上一些滤色镜来调整色温。DC 在调整色温方面的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在相机内直接设置白平衡,使景物的色彩比较准确地重现。通常我们在拍摄时可以简单地使用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是 DC 根据当前画面,找出最亮点(白点)和最暗点(黑点),然后以此两点算出色温。使用自动白平衡能应付许多通常的拍摄任务,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不错。
不过,自动白平衡虽然方便,但准确度有限,所以现在的 DC 除了自动白平衡以外还预置了日光、阴天、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自定义白平衡,让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白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光线条件是多种多样的,灯光类型也各不相同,于是许多 DC 又增加了手动白平衡功能,即按标准白色设置白平衡参数。在拍摄现场光照条件下,用 DC 的镜头对准纯白色物体,并使景物充满 DC 的取景范围,手动调整白平衡。
另外,在拍摄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白平衡。
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因为电子闪光灯发出光线的色温与日光基本相同,所以应把白平衡设置为日光,即使是在拍摄夜景时也应如此,这样的设置对近景人物色彩的还原也比较好,而远景灯光在照片上一般表现为温暖的黄色,为大多数人所喜欢。如果你在拍摄夜景时只有远景而没有近景人物的话,则可以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
花草是摄影爱好者经常拍摄的东西,拍花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根据当时的光源调整就行了。如果在日光下拍花而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则可以让白色的花拍摄出来带一些蓝色,如同情人节花店出售的“蓝色妖姬”!
现在学校教室、单位办公室基本是用日光灯照明。日光灯看上去是白色,其实是我们的眼睛在“自动白平衡”。日光灯发出的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只能用近似色温大约 4000K 来表示。在日光灯下拍摄时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灯;如果你嫌拍出来的照片有点偏绿色,也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然后在镜头前面加一个专用的日光灯滤光镜,它是品红色(Magenta)的,只是市面上不常有卖。
在拍摄日出或日落时,色温比较低,别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要设置成白炽灯,而应设置成日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比较红一些,更加符合日出或日落时的氛围。

活用景深
景深,通俗地讲就是拍摄出的景象中距镜头最近的清晰点到距镜头最远清晰点范围的大小。如图 1,景深范围是从 2 点到 4 点。景深包含范围的比例关系大约是一比二(聚焦点以前比聚焦点以后)。
如果聚焦点是坐标 3 的人,则从坐标 2 到 4 都是清晰可见的,坐标 1 和 5 点的人看起来是模糊的,其中 2 到 3 占了景深范围的 1/3,3 到 4 占了 2/3,变化景深就是增加或减少 2 点到 4 点的距离。
1.与景深有关的参数、因素
(1)光圈
光圈值在相机中的表示是 F 加上一个数字,如 F2.8,F5.6,F 后面的数字是指焦孔比(f/d),这里的 f 是镜头的物理焦距,d 是入射光瞳(注意:d 并不是光圈孔的物理直径,而是光圈孔通过阑前光学系统所成的高斯像,称入射光瞳)。因此 F 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数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
从表里可以看出 F 后面的数字越大进光量越小,在照相时光圈不仅用来控制进光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来控制景深。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F 后面的数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距
简单地说焦距就是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在照相过程中我们可以变换焦距来拉近景物与我们的距离,比如在拍摄比赛场景时因为不能接近运动员,我们只能用长焦镜头拉近我们和运动员的距离,拍摄出来的效果好像运动员近在咫尺,其实这个距离一般是很远的。变换焦距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调节景深,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3)镜头与景物的距离
这也是一个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镜头离景物越近景深越小,镜头离景物越远景深越大。
2.实际应用
既然影响景深的因素有这么多,那么平时拍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应用呢?
比如拍摄人物写真时,我们一般用大光圈,长焦距,并且尽可能远离人物,这样一来可以获得比较小的景深,淡化背景,突出主题。
用长焦拍摄不仅可以缩小景深,还有就是可以与被摄者保持距离,消除他(她)的紧张感。
拍摄人物旅游纪念照时,应该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至于焦距么就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了,这样不仅可以拍出主人公,还可以清晰地再现风景,谁也不想让拍出来的旅游纪念照只有人是清楚的,背景一团糟。
拍摄花卉时,一般就涉及到应用微距模式了,这里需要克服两个主要的技术问题:一是当镜头非常接近物体的时候产生景深不足,二是近距离拍摄时光线造成的阴影现象。图 3 中这朵小花,和镜头距离为 4 厘米,光圈值为 F3.5,快门速度为 1/60 秒,景深很小,背景被完全淡化了,主题特别明显。

小词典:什么叫光阑?
摄影镜头通常都是复杂的透镜组,其中每一个透镜边框的对轴或轴外点对光束的大小起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用,故它们都是光阑,但起决定性限制作用的叫有效光阑。在照相机和摄像机上,通常专门设计有一个孔径光阑,即光圈,一般是由一组光圈片构成,该组光圈叶片共同形成一个通光孔,光孔与镜头主轴垂直,其中心位于主轴上。调节镜头光圈值,可以改变光孔的大小,所以光圈又可称为可变光阑。光阑能控制镜头的聚光和景深等,此外光阑还可以拦截镜头系统中的杂散光等。

摄影中 ISO 值,光圈,快门的关系和运用
关于摄影的技能,最基础的是熟练掌握照像机的基本操作,这些是很多初学摄影朋友常常不太明白的。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摄影机的一些基础常识吧。
ISO 值:
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 CCD 感光能力的大小。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 值是 100,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曝光正确,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如果低于 100,比如 50 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时间加长,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于 100,比如 200,400 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 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
光圈:
镜头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 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光圈越小(F 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快门: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 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 CCD 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 ISO100 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 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 F5.6,1/250---F11,1/60 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放大或缩小几档光圈,就要相应的加快或放慢几档快门。这样才能维持曝光总量的正确,保证画面质量,而画面效果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达到的。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

ISO 值的运用:
ISO 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挡 ISO 值,光圈就可以获得一挡缩小,或者快门获得一挡加快,反之亦然。这也是需要根据画面效果的要求来调整的。
其实,摄影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行当,只有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出售提现 接单赚钱 积分转换 推广 充值 赞助VIP 新手帮助
 
点击按钮快速添加回复内容: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神作 路过 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14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精品资源出售,数据快速变现

项目交易合作,保障双方权益

COLOR旗下综合交易服务平台

  • 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欢迎您的加入。

    扫码关注
  •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有问题请找我。

    扫码联系
  • QQ客服
广告图片

自由者CG期待您来加入

Copyright   ©2014-现在  自由者CG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迪恩网络    ( 沪ICP备11008872号 )